《梁启超传》议论文素材积累

AI摘要
加载中...
摘要由AI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之前那一篇一样是暑假的语文作业,也是对这本书全本的分节概括以及议论文的素材积累,外加上对应适用的议论文题材。

第一章 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

第一节 绪说

梁启超生在中国近代最悲惨的100年(1842-1943)年中,虽屡次想跳海自尽,但仍坚决地相信中国必然不亡且断然复兴,所以他才在全然无望中挣扎奋斗。

作文:坚持、毅力、精神

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

  • 《奴才好》中足以令人怒发冲冠的描写在当时黑暗社会的情境下甚至不被人认为是严重的怪象。

  • 慈禧太后奢靡无度,倾尽全国财力为自己所用,掏空了国库,令全中国上下不得安宁。

  • 清末国家机构的腐败,如“外交部”(总理衙门)工作人员甚至无法分清澳门与澳洲。

  • 清末军队素质极差,上下组织腐败,不能防国,只能累民。

  • 清末经济建设几乎毫无成效,只因“官与民争”就扩大为了导致清朝覆灭的致命伤。

作文:珍惜、强国、学习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

  • 清末满朝士大夫都有一种目中无人的气势,自觉这清朝乃是天下第一。

  • 清末全国几乎没有半个学校的教育,教导孩子不去烟馆、青楼而在家里抽大烟、挑“丫头”都成为了“教子有方”。

  • 清末文人及有志青年深受八股文之害,令八股文成为活埋青年的天坑。

  • 清末人民对“洋”存在极深的偏见,如官办“洋学堂”都十分遭人唾弃,只能拉到一批不三不四的学生。校内不教德育、爱国,而只是学习西方下等人的恶俗。

作文:环境、强国、学习

第四节 梁氏后来对于祖国命运的影响

  • 梁启超在混乱的社会环境成功改革文体,大幅推进国民阅读的程度,收获神州文字革命成功之果。

  • 梁启超在国内外创办大量报纸,让报馆完成了“辅助教育,启发民众,指导社会,介绍新学,宣传主义,主持公论,监督行政,纠弹非法,为民喉舌”的神圣工作,同时收获文体、报纸、政体改革的成功,乃至最后的“国体改革”。

作文:坚持、偶像、伟人

第二章 亡国现象与维新初潮——从梁氏诞生至戊戌政变

第五节 综叙

1873年,梁启超出生。此时近代伟人俱全,又冲破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带之枷锁,正是突破了低于底层的黑暗,看见天际的一缕祥光。

作文:努力、坚持、时代

第六节 亡国现象的种种——梁氏生后的中国惨况

  • 梁启超出生之后的中国同样是战争不断,且更偏向于内乱。

  • 此时国际形势大好,西方列强都成为了天之骄子,合力来对付中国一国,令中国无辜受到车裂及凌迟之刑。

  • 日本对中国早有图谋,在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的效果时就已经企图占据朝鲜与中国,且当时日本名士几乎都有着不一的“吞华论”。

作文:毅力、黑暗、光明、社会、时代

第七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

  • 梁启超自幼就受到“光荣”“悲痛”两大思想刺激,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埋下了其一生命运的种子。

  • 他虽然受逼迫不能追随孙中山革命,但仍具有浓烈的革命思想,也发表了激烈的革命党言论。

作文:爱国、强国、富国、伟人、偶像

第八节 康梁会接

  • 康有为把各种书乱读一通,完全没有遵循求学问的正确轨道,只是自以为恍然大悟,妙不可言。养成了“予智自圣“的夸大狂态度,不肯随时代而进步。

  • 康有为上书不达,但他的热忱与胆气倒真可佩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只得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门讲学。梁启超受了陈千秋与曹丁泰两位志士的介绍脱离了陈腐过时的学海堂,而转学入这个新鲜自由的长兴学舍,在这样的学风与学科之下受熏陶四年。

作文:智慧、计划、学习

第九节 梁氏独立事业的开始

  • 梁启超脱胎于长兴学社创立新学。在这样一种不拘形式而朝气蓬勃的学风之下,造就出了许多具有新思想人才,当时一般的学生只有四十人,而五分之二都成为了革命先烈或开国名人。

  • 梁启超创学会启发心智,推行维新,学会中政治性质强大。在戊戌八月政变失败之后,所有的学会都秘密含有了革命的使命,与前期的学会性质有根本上的不同。

  • 梁启超为推行维新而创办报纸。此时,他已明白,学校、学会、报纸是三位一体互相为用的,缺一不可。所以,在北京办学会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办报。这是梁启超生平新闻事业开始的第一章,也是近代中国有正式意义的新闻开始的第一页。

作文:智慧、方法、强国

第三章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

第十节 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

  • 外因-远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杀沙俄实力的突飞猛进、列强对中国的围攻、洋务运动的失败。

  • 外因-近因:日本民治维新的胜利、甲午战争失败的国耻、中国被蚕食的痛苦、防止陷入土耳其不变法而衰弱的覆辙。

  • 内因-远因:清政府长期积累政治恶习的崩溃、满族战斗能力与战斗意识的降低、太平天国运动后实际政权的转移、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宫廷政变。

  • 内因-近因:慈禧太后与皇帝权力的争夺、满族嫉妒汉族情感的具象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激进,国内舆论更加倾向于维新。

  • 由于以上这十六点各种各样的原因,到戊戌年间维新运动已成瓜熟蒂落的现象,除了冥顽无耻,卖身求荣的少数败类以外,几乎所有人都是渴望政治改革有如甘霖一般。

作文:强国、因果、历史

第十一节 戊戌政变史剧的绘影

  • 戊戌变法的规模既不如日本明治维新,就连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内容也还有千里之差。但就算只是这样,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也已经算是大刀阔斧了,此时正是光绪帝把皇威发扬到顶点的时候。

  • 光绪帝想趁着改革的机会罢免几个守旧的大臣,但这些顽固的大臣转而向“老佛爷”求助,于是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将光绪帝囚禁而自己垂帘听政,在实际上掌握了清政府的权力。

  • 康有为、梁启超等“小人”“大逆”“可恶透顶”“洋鬼子”的保护,躲开了慈禧太后的清算。其中,谭嗣同本来由日本严密保护,但却自己重新自动出来,愿抛头颅以改造祖国百年的命运。如此的忠与侠实属罕见,也值得我们敬佩。

作文:强国、历史、光明、黑暗、方法

第十二节 政变失败原因的解析

  • 清政府内部早已腐朽不堪,全国大权都在慈禧太后之手,而满人的猜疑程度又大到难以想象,更是有许多守旧的大臣。变法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康有为虽然魄力强大、精神勇猛、感情丰富、毅力坚韧,但他同样心胸不广、态度傲慢、个性执拗、理智不强、做事无序、缺乏科学训练、不求上进、所学太杂而不适用其时代,却反而骄然不惭,自谓贯通天地人。

  • 满人生来仇视汉人,排挤汉人,甚至在百维新期间出现了满洲人所谓闹鬼的趣事。在这样的排挤、压迫、攻击之下,维新救国、变法图强本就是一个荒唐的幻想。

  • 一些守旧分子自满于既得利益而不愿其被损伤分毫,故而极力阻挠变法。

作文:方法、强国、历史、革命、国庆


《梁启超传》议论文素材积累
https://www.ordchaos.com/posts/2f728g0f/
作者
序炁
发布于
2022813
许可协议